文/曹文豐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關渡平原緊臨台北都市區,基隆河(圖上)、淡水河(圖下)在關渡平原匯流。(洪淳修攝)

上星期六(12/16),本來參加荒野戶外趴趴走活動,原訂要去富士古道,因下雨氣溫驟降,行前一天,臨時更改為到關渡自然公園觀賞兩部入圍「台灣國際記錄片雙年展」的記錄片--「城市農民曆」及「河口人」。

在寒冷的星期六的早上七點從溫暖的被窩裡下床,的確是一件令人很掙扎的事情 ,只因為前一晚聚會時已答應要參加,所以只好依約定趕赴關渡捷運站集合。好不容易等到9:45時,政希、建宏、曉雯等全員到齊,原來大家跟我一樣掙扎,也一樣守信用。只有東漢被棉被綁架,大夥討論之後,決定不拯救他了。因為趕早場10:00那場,又等不到公車,所以詢問當地居民走路過去的可行性,哈~,從關渡捷運站走路到關渡自然公園才需約10分鐘,當然是走路過去囉!

這兩部記錄片的導演是洪淳修先生,一個長得帥帥的年輕人。他跟我們分享他之所以要拍這兩部記錄片的原因,是因為有一次他經過關渡地區時,他覺得這個地方很美,有青山(觀音山、大屯山)、有河流(淡水河)、有平原、有濕地、又靠海邊,自然環境多元且豐富,於是決定用攝影機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切,用真實的人、事、物,去記錄及呈現生活在關渡平原上的居民跟土地、河川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以期能找回觀眾對台北的感動,並從中對潛在的問題引申出各種詮釋及探討的空間。在兩年多的拍攝過程中,導演把自己當成是空氣,並不去引導影片中人物的言行舉止,導演拍他的,影片中人物做他們的事,彼此互不干擾,非常自然與生活化,頗為有趣!

《城市農民曆》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關渡平原的農田與高樓大廈比鄰而居,非常超現實。(洪淳修攝)

阿郎的故事,阿郎是屏東竹田的農民,本來是利用南部農閒之際北上幫忙收成,最後卻在關渡地區落腳,變成關渡地區農耕轄區最大的農夫。關渡平原是台北市最大的農業區,阿郎的耕地面積就佔了三分之一。

關渡地區的農田地主,有鑑於農田產值不敷成本,不耕作讓農田荒廢又會被政府罰款,所以樂得讓阿郎在其土地上耕作,彼此之間互相找到一個依靠點,這實在是有趣且令人深思的現象。

有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對一個幾十年都在關渡平原耕作的阿郎,面對捷運系統及台北、淡水地區的開發,財團購地、地主把農地租給業者傾倒廢土;北投焚化爐的運轉,落塵造成農作物的影響;候鳥保護政策下,雁鴨鳥類造成農作物收成的衝突;年輕一代嚮往城市裡的五光十色,不願繼承父業等等現象,阿郎是最有感受的。

這部記錄片反應出台灣的農地政策及環境整體規劃的種種問題,也反應出最基層勞力的心酸與無奈。

《河口人》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他叫陳凱元,現就讀國小一年級,出現在阿修「河口人」的記錄片中,他捉起這條淡水河畔的死魚,往河裡一拋,說是要放生。(洪淳修攝)

關渡平原--佔地一千三百公頃,這片台北市最大的綠地,上頭有個村子叫八仙,據說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村裡留下腳印,故稱為八仙。站在八仙,就看得見台北101大樓,順著潮水就能直通台灣海峽。河海交會的先天條件,滋養了這個百年魚村,但城市與海洋間的矛盾位置,讓河口人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文明造就了城市光鮮的樣貌,卻混淆了河口人對河流的想像,阿公回味著爽口的赤翅仔,爸爸則對烏魚的油味感到難過,而孫子卻想把河邊撿來的死魚放生......。

河岸邊的抽沙工程,把河沙抽走了,去賣錢蓋大樓,河泥仍留下來,下游淤積,市府就發包工程把淤泥挖起,用船載到上游直接倒回河內,漁民定置的魚網慘遭掩埋,破壞河底生態,文蛤蚌類產量日減,等到風災大水過後,下游又淤積,嘿~~,再來發包一次,反正納稅人的錢不花白不花。魚民屢次去抗爭,都不了了之,這就是市府引用國外經驗的河抛工法,公部門的專業,不容漁民來質疑。相信八仙的漁民最能感受到,市長不一定要長的帥、會跑步,但一定要能做事。

這兩部記錄片片長才60分鐘,很值得大家去觀賞,激發起珍惜河川土地的情懷,為我們這塊賴以為生之地,多做一些有幫助的事。

12/23(六)在誠品敦南店 B2視聽室還有一場,免費觀賞,時間分別是 13:00PM《城市農民曆》;15:00PM《河口人》,不必再跟棉被作戰,沒看過的朋友,可別再錯過了。

協會的李理事長會與會跟大家交流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