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周政希
關渡在這幾年慈濟、華碩的相繼進駐,地主惜售的心態濃厚。無論財團、民代或地主都期盼政策的鬆綁,開發的壓力正一口一口的蠶食著關渡平原,保育團體似乎只能依靠法令這一條最後的防線……
透過劇中人物的對白,點出了河川的底泥是造成淤積的原因。所以該疏濬的是底泥不是沙。然而現實的砂石市場是,一車的河砂可以賣錢,一車的淤泥要倒在棄土場卻要另外花錢。於是片中聰明的疏濬業者便將下游的淤泥撈起之後,航行到上游直接傾倒在河裏。另一頭卻將採來的砂石運出獲利。
如果不是河邊居民24小時的貼身觀察,住在城市裡的一般居民是不會發現業者下游清沙上游倒的情況。也不會了解,當一車車清運出來的只見河沙不見污泥這之中有哪裡不對勁?
我的感想,工程界果然是很專業的領域啊!
此外上游傾倒不但無助於疏濬更造成生態破壞,原本的底棲型生物尤其是蛤蚌類,因為淤泥傾瀉而下直接活埋在河底。漁民的網具也因為泥沙阻塞無法收網,只能棄置河中,這就是我們的河口。
一副網具要價八千台幣,生財工具的折損對漁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一件疏濬工程糾結了工程問題、環境問題還有居民的生計。
兩部紀錄片導演洪淳修都在強調人與土地的關係,尤其是從事農漁等一級產業的民眾,環境的惡化對這一群人的衝擊最大。然而弔詭的是,保育團體裡多數成員卻是來自都市裡的中產階級。怎麼和農漁民建立夥伴關係,也許是在關懷環境保育的同時要一併思索的問題。
關渡在這幾年慈濟、華碩的相繼進駐,地主惜售的心態濃厚。無論財團、民代或地主都期盼政策的鬆綁,開發的壓力正一口一口的蠶食著關渡平原,保育團體似乎只能依靠法令這一條最後的防線……
透過劇中人物的對白,點出了河川的底泥是造成淤積的原因。所以該疏濬的是底泥不是沙。然而現實的砂石市場是,一車的河砂可以賣錢,一車的淤泥要倒在棄土場卻要另外花錢。於是片中聰明的疏濬業者便將下游的淤泥撈起之後,航行到上游直接傾倒在河裏。另一頭卻將採來的砂石運出獲利。
如果不是河邊居民24小時的貼身觀察,住在城市裡的一般居民是不會發現業者下游清沙上游倒的情況。也不會了解,當一車車清運出來的只見河沙不見污泥這之中有哪裡不對勁?
我的感想,工程界果然是很專業的領域啊!
此外上游傾倒不但無助於疏濬更造成生態破壞,原本的底棲型生物尤其是蛤蚌類,因為淤泥傾瀉而下直接活埋在河底。漁民的網具也因為泥沙阻塞無法收網,只能棄置河中,這就是我們的河口。
一副網具要價八千台幣,生財工具的折損對漁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一件疏濬工程糾結了工程問題、環境問題還有居民的生計。
兩部紀錄片導演洪淳修都在強調人與土地的關係,尤其是從事農漁等一級產業的民眾,環境的惡化對這一群人的衝擊最大。然而弔詭的是,保育團體裡多數成員卻是來自都市裡的中產階級。怎麼和農漁民建立夥伴關係,也許是在關懷環境保育的同時要一併思索的問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