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長壽

拜讀三月十日讀者投書「誰替在地人想一想」一文,筆者對文中所提及之問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供參考。

筆者年輕時曾在花蓮服兵役,每逢假日歸心似箭,通車往返卻是漫長的煎熬,對於花蓮居民交通不便之苦深有體會。

筆者日後走訪各國,也同時發覺環境保護與在地人生存的矛盾衝突,是為全球諸國追求發展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現象。然而,先進國家已慢慢體認,人民需要交通建設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土地資源絕對是有限的,開闢道路、停車場等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往往也隨之帶來後續的開發壓力,繼續造成更多交通問題,使生活品質、國人健康情形下降。以台灣為例,西部各地區目前交通大都很方便,但在交通便捷的同時保有工作機會與生活品質的地區,卻逐年減少,因其建設過程中往往疏忽了資源的有限,這是東部現在發展時可以借鏡避免的。

目前先進國家公認欲解決交通問題,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繼續建設道路,而是利用效率更佳的大眾運輸系統如鐵路、客運、捷運等,配合更好的管理制度逐步克服,此種情形尤其在面積小的國家更容易發生,例如比台灣還小的荷蘭,以及與台灣同樣是地狹人稠的日本。

事實上長久令花東居民們最深感不便的,是每逢節慶假日,是台鐵車位一票難求及公路上大排長龍。目前正值高鐵通車而台鐵西線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之時,正是政府可以協助台鐵全力經營花東鐵路的時候。如日前台鐵新購傾斜式列車,加上目前正在改善的鐵道計畫,最終可將花蓮至台北交通時間縮短為87.5分鐘,台鐵只要在初期無論盈虧至少提供每小時一班直達車次的服務,逢交通尖峰時期,更可密集加開班次,相信可大幅改善目前花東民眾的交通需求。尤其當定時定點的班車變得有效而順暢後,亦可以鼓勵觀光客及國際訪客平衡地運用平時與週末的差距,相信這才是提供花東便捷交通更符合效益的首選。

對於促進更多元化的花東旅行,筆者有兩項建議如下,其一,是政府輔導花東當地旅遊、租車業者提供高便利性、高品質的租車服務。如甲地租、乙地還車的服務,比照日本哈多巴士(hard bus)由當地安排精通遊憩精髓的司機或嚮導,如此不但可提高旅遊品質,更可增加花東就業機會。相較於一窩蜂沿蘇花高而來的外來車輛癱瘓花蓮交通,來匆匆、去匆匆地走馬看花,更能帶給花東豐厚而永續的經濟效益。其二,是借鏡瑞士阿爾卑斯山溝通南北歐的NEAT鐵路工程,其修建計畫始因於八零年代以來,南北歐之間大量的車流使瑞士的公路系統難以負荷,為了減輕交通負荷以及保護阿爾卑斯山環境而建造,於2005通車後,可使用火車運送來自歐盟的小客汽車、載重卡車、旅遊觀光客車。建議政府單位可至瑞士進行考察,評估花東鐵路提供此種車廂服務之可行性。日前於網站上讀到台鐵似已有改造此類可運送小客車的行李式車廂,只是尚未通行,或許來日全台各地的遊客,可將自用小客車開上台鐵貨車車廂,自己再搭上客車廂,沿途欣賞海岸、縱谷美景,到達目的地之後再開著自己的愛車自由行。

影響目前花蓮交通的另一大因素,是東砂西運的交通負荷,依據國道公路局的資料,台九線上造成大量的交通負荷的砂石車流,在蘇花公路上的車禍率最高,筆者建議改善方案,可採以花蓮縣長謝深山先生曾提出、目前建請台鐵局評估的「 東砂西運方案」分擔砂石運輸對蘇花公路的交通負荷,藉由多項配套措施,估計可將台鐵局每日運能由2500公噸提升至7000公噸。另外,花蓮港以擴建完成卻有大量的閒置運量,配合新建的台北港,砂石類的粗重貨物,應鼓勵多利用海運,效率高成本低,又可避免造成途中的負荷及交通事故。

解決了交通問題,東部更需要產業發展及工作機會。若交通上的替代方案可行,便不會耗費有限的土地資源,而是要面對大家目前較不熟悉的規劃、包裝與行銷的問題。以東部得天獨厚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加上國際與國內的專業規劃,我們勢必可以打造花東地區為旅客流連忘返的新故鄉,不僅服務週休二日的國內旅客,更可提昇到國際旅遊的層級,改善非例假日時公路上、商家及民宿皆門可羅雀的現象。

試想,大量湧入快速往返的一千萬遊客,與只有三百萬人卻是至少平均住四夜至一週的渡假遊客,何者對我們花東真正有利。政府若將經費及資源投入升級輔導,協助旅遊、民宿業者突顯當地特色,以農村莊園的悠閒與精緻食品作為觀光資源,花蓮出名的石雕、原住民工藝、及即將失傳的原住民生活文化將能因此獲得支持、打入國際,這一千億不但可以給許多藝術、文化、觀光開發者創造出新的舞台,更能營造出令人留駐的豐富內容;它將像精釀的美酒,經過時間的轉化,只會越陳越香,永不褪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