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頓嘍!
荒廢了好一陣子,現在這裏要重新整頓一番嘍!期待能呈現新氣象,大家共勉之
中央社 (2008-01-21 16:06)(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一日電)

環保署環評委員會今天召開「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三次專案小組會議。因蘇花高速公路開發的時空背景與2000年通過環評時已不相同,環評委員要求交通部更細部調查後補件再開會審查,不少環評委員建議先改善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提供民眾行的安全。環保署環評會去年一月召開第一次蘇花高環差分析報告專案小組會議,當時的第六屆環評委員羅列三十項意見,要求國工局四月底前補提資料再審,國工局當時要求展延期限,去年十一月一日才再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但補提的相關資料仍無法說服專案小組,一直到今天第三次召開專案小組會議。由於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時,環評委員曾要求交通部列席進行政策環評說明,交通部次長游芳來今天代表交通部就「交通需求」、「環境影響」、「社會公義」三面向說明,結果因東部地區長期缺乏一條安全、可靠、全天候的維生道路系統,交通部傾聽地方民意,傾向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系統,呼應地方民意。不過,由於環評委員認為交通部對花東地區的國道、蘇花公路、鐵路的整合、替代措施說明不完整,並認為當初蘇花高速公路通過環評審查的政策考量是「產業東移」,目前的考量卻是「永續發展」,交通部也有必要進一步說明。此外,交通部對蘇花高速公路開發後的空氣品質、水文變化也未考量新的天候因素,仍沿用舊資料,加上施工期長達十年,施工期間的土方平衡、交通維持說明也不盡完善,多數環評委員審議認為有必要補件後再議,而且應將地質、區域發展專家納入環評小組,還要求經建會應派員列席下次專家小組會議,說明蘇花高開發後對區域整體發展的評估。對花東地區居民至今仍沒有一條安全、可靠、全天候的交通運輸系統,環評委員心有所感,但認為蘇花高速公路不應該是唯一選擇,況且蘇花高速公路興建期長達十年,經費更多達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建議交通部不妨先撥數十億元改善蘇花公路危險路段,並納入蘇花高環評差異分析報告整體評估。

peli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關心蘇花高議題的朋友:

蘇花高環評審查會將於下週一(1/21)
早上九點半於環保署展開
不論您是否能親身參與,
都懇請您以個人或團體的名義
填寫附件檔案中的公文範本,以傳真或掛號郵寄
向環保署提出參與會議的要求,表達您的關切
(若無法親自到場,未來亦可透過此文獲得會議記錄)
讓公部門知道,蘇花高這個關係花東永續未來的政策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期營隊簡章

第七屆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席次減半,權力變大,選民不是只有選出好立委,還要長期監督,才能讓立法委員發揮正向力量,扮演好國會議員角色。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是由殘障聯盟、環保聯盟、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等四十餘個非政府組織聯盟與團體所推動而成,希望透過監督國會的努力及全民的力量,驅逐不適任的國會議員,讓國會成為符合「文明、陽光、透明、公益、效能」的五大目標。

監督國會工作需要民間社會的全力參與,而青年有熱情、理想、行動,青年領袖更應該參與改造社會、關心國家大事。本培訓營將培訓青年領袖成為國會監督尖兵,為提昇台灣國會問政品質與公民素養立下新里程碑。

◆主辦單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培訓時間:2008年2月22日(五)至24日(日)

ting03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黨2008立委競選官方網站
http://gptaiwan.blogspot.com/

綠黨.火盟共同參選政見
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8306.html

綠黨不分區候選人
http://gptaiwan.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html

綠黨區域候選人

peli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博士班研究生: 李翰林 於12/10荒野培力進修課程


“A flood is a hybrid human-environmental artifact, no more an act of nature than one of planning. .” (Gilbert White, 1945) 『洪水不僅是自然行為、更是經過人為規劃後的人與環境混和物。』 


 
治水預算大事記 

2005 0315 財經會報通過八年八百億治水以提振經濟 

peli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7.12.08 03:03 pm


台北市吳興國小抗暖化有漂亮的祕密武器,在教室屋頂穿上「綠衣裳」,讓頂樓教室的室內溫度至少降了3℃。

夏天屋頂水泥地 降溫二十幾度

在台北市錫王留環境綠化基金會協助下,吳興國小的水泥屋頂以綠色植物「變裝」,以前夏天屋頂水泥地的溫度高達攝氏五十幾度,變成「綠屋頂」後,溫度最多可降二十幾度,降溫功能非常顯著。

pelipubl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4-25 16:36/張德厚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網

陳水扁總統表態立挺興建蘇花高後,也引起各方不少的反彈。

包括華碩電腦副董事長童子賢、藝文界名人黃春明等人今天舉行記者會,表達在地人反對蘇花高的心聲,希望能夠保留花東這塊淨土。
(張德厚報導)

交通部即將在4月底將蘇花高環評差異補件資料送至環保署審查,興建蘇花高似乎箭在弦上。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嚴長壽
原載/中國時報 2007.01.18

背負著行政院九五年度三分之二整體預算執行的壓力,蘇花高最後一次的環境評估影響報告將在今日登場。在龐大的政治壓力下,關於蘇花高興建與否,又再一次籠罩在朝野對決的氛圍中,專業意見如何突圍而出?專業擔當如何展現?而在單純的「工程等同開發」之主流地方意見下,有沒有可能冷靜一下,重新思考關於花東未來發展的最佳方案,留住目前的優勢,創造出長遠的競爭利基?

二○○五年在蘇花高宣告緩建之後,筆者陪同行政院林盛豐政務委員與當時觀光局副局長,實地踏勘了一次花東地區,認真思考蘇花高興建工程款的一千億台幣,如何可以更正面積極移作其他更有助於花東的用途。

我們由台東出發,沿著花東縱谷北上,筆者建議在台東地區可以仿照美國納帕谷地觀光酒莊地帶的模式,引進位於美東的頂級廚師學校C.I.A,我們也可請高雄餐旅學院或國際級的廚藝學校在台東海岸設校,以提升當地的餐飲品質。同時也可像當時設立新竹科學園區建立工研院一樣,邀請新竹食品研究所在花東設立分所等,將縱谷地區豐美而富饒的農產品,例如:池上米,加工製成華人地區最頂級的酒和醋;畜產品可以是最棒的火腿和乳製品;台東水果如:釋迦、洛神花、木瓜、茶葉特色的巧克力及精緻甜品,以農村莊園的悠閒與精緻食品作為觀光資源。

從縱谷再往北走是瑞穗地區,當地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及天然的溫泉源頭,如果有一個整體的開發計畫,結合台灣特有的太極養生、瑜伽禪修、茶飲、藥浴、足浴等放鬆身心的手法,規畫為國際級的溫泉渡假村,引進四季、阿曼國際觀光旅館品牌,爭取國際認同,必能成為一個有台灣特色的心靈休閒中心。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嚴長壽

拜讀三月十日讀者投書「誰替在地人想一想」一文,筆者對文中所提及之問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供參考。

筆者年輕時曾在花蓮服兵役,每逢假日歸心似箭,通車往返卻是漫長的煎熬,對於花蓮居民交通不便之苦深有體會。

筆者日後走訪各國,也同時發覺環境保護與在地人生存的矛盾衝突,是為全球諸國追求發展過程中必然產生的現象。然而,先進國家已慢慢體認,人民需要交通建設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土地資源絕對是有限的,開闢道路、停車場等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往往也隨之帶來後續的開發壓力,繼續造成更多交通問題,使生活品質、國人健康情形下降。以台灣為例,西部各地區目前交通大都很方便,但在交通便捷的同時保有工作機會與生活品質的地區,卻逐年減少,因其建設過程中往往疏忽了資源的有限,這是東部現在發展時可以借鏡避免的。

目前先進國家公認欲解決交通問題,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繼續建設道路,而是利用效率更佳的大眾運輸系統如鐵路、客運、捷運等,配合更好的管理制度逐步克服,此種情形尤其在面積小的國家更容易發生,例如比台灣還小的荷蘭,以及與台灣同樣是地狹人稠的日本。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60年代台灣開始以外銷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再加上政府持續的基礎建設,1970年代在全球發展的十年中台灣也成功創造了經濟奇蹟。然而由於資源不公平的投資於西部,東部便成為台灣發展的「後山」地區,雖然從早期砂石、礦石與水泥產業輸出、美崙及光華工業區的設立,到近十多年來,產業東移政策促成的水泥專區的設立、公路交通拓寬與建設等,花蓮仍然面臨經濟發展的困境。

過去的建設投資為什麼並未如西部一樣創造花蓮的「繁榮」遠景?我們認為問題在於政府缺乏對花蓮發展條件的認識與花蓮缺乏主體發展定位。東部的資源與空間位置宜於展觀光,但是上述這些大型開發卻不斷挖掘花蓮的自然資源與破壞景觀,海岸與溪流被層層包裹成水泥岸、水泥溝,造成花蓮觀光產業的衝擊。而許多住民的傳統祭儀因不當的建設被迫改變或放棄,部落與社區人口也隨便捷的交通而外流,造成社區與文化的解體或流失。而最近即將動工的國道高速公路蘇澳花蓮段,又同樣以過去的發展模式期待解決花蓮的發展困境,卻沒有看到世界經濟發展分工與結構的改變,花蓮還能再等十年,等待蘇花高的完工,再來發展嗎?十年後的現實是:屆時可能東移的產業恐怕早已西移中國大陸或被淘汰了

◎交通建設與地方發展

便利的交通一直被視為地方發展的重要建設要素之一,便利的交通直觀的被視為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然而根據主計處網站「民國90年各縣市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資料顯示,沒有蘇花國道的花蓮尚排名第八,尤勝有高速公路的基隆雲嘉等地。其實公路發展模式源起於過去台灣工業化發展,製造業為求降低運輸成本,追求便利運輸所有的特定發展模式,然而花蓮所設定的核心產業是觀光並非是工業。此外,從台灣觀光區公路交通為主的發展結果,我們看到的是塞車、空氣污染、沒有特色的景觀與上街拉客的競爭,同時便利公路又加速社區與人口的瓦解、零售與小型產業的萎縮。

我們以在花蓮爭議多時的台十一線拓寬為例,來看交通建設與地方發展間的關係:

sowis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